当前位置:首页>>科普教育>>中毒防治

“穿鞋戴帽穿裙”的蘑菇勿要采!

发布时间:2018-06-01            字体大小:  

                                 ----又一起野生毒蘑菇中毒惨案发生 

 

广东翁源县发生一起误食剧毒鹅膏菌中毒事件,造成5人中毒,致15岁和7岁两孩子死亡。后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毒菇专家李泰辉研究员和邓旺秋博士,对患者家属在中毒地点采集的蘑菇样品进行鉴定,为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近年来这两个品种引起的恶性蘑菇中毒事件频发。

 

裂皮鹅膏(Amanita rimosa

俗称:小白毒伞鹅膏

分布与生境: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湖北、广东、贵州、云南和海南等地。夏秋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形态特征:菌盖直径3-5cm,呈扁半球形到扁平,白色,中部稍黄或褐色,边缘无沟纹,有时有辐射状裂纹。菌柄长5-8cm,粗0.3-1cm,白色至污白色,柄上或有细小鳞片。菌柄近顶端附白色膜质菌环。基(根)部有明显的托,呈球形。

 

 

此照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李海蛟博士提供

 

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

分布与生境:广泛分布于华南和华中地区。夏秋季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

形态特征:菌盖直径3-6cm,幼时呈近半球形,成熟后扁平至展平,表面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具有深色纤维状陷生花纹。菌柄长6-10cm,直径0.5-1cm,白色至淡灰色,常被有细小褐色鳞片。顶端附有白色至污白色膜质样菌环。基(根)部有明显的托,呈球形。上部或顶部生有灰白色菌环,基部有白色近球状的菌托。有明显的菌环和菌托。

 

 

此照片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二级研究员杨祝良提供

这两种毒蘑菇的外形都具“穿鞋、戴帽、穿裙”的特征。因此,绝勿采食“穿鞋、戴帽、穿裙”的野生蘑菇!

 

中毒表现及处理:这两种鹅膏属蘑菇都含有鹅膏类毒素,属于剧毒品种!均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多在进食数小时至36小时后发病,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以上症状缓解后出现短暂的假愈期,1-3天后出现黄疸、转氨酶急骤升高等急性肝损害表现,病情重者还可出现肾损害和心律失常,可因肝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中毒后立即就医,并带上残剩蘑菇,以便专家鉴定。目前此类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治疗措施以清除毒物、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何为假愈期

在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中毒病情演变过程中,进食毒蘑菇后0.5-30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自觉康复。几天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急剧升高,提示出现急性肝损伤。在医学上“自觉康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假愈期假愈期常常会让患者、家属或大夫忽视了病情的严重性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常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特别提醒注意!

  珍惜生命,请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附       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