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动态信息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开展蘑菇中毒事件现场调查

文章来源:中毒控制室  发布时间:2023-09-22            字体大小:  

  2023年9月4-6日,应河北省疾控中心邀请,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中毒控制室张宏顺主任等4人赴河北多地开展两起蘑菇中毒事件现场调查。其一为邢台市信都区一起5人蘑菇中毒事件;其二为保定市阜平县一起4人蘑菇中毒事件。两起事件均为野外自行采摘的野生蘑菇,家庭烹制后误食导致,同食者100%中毒。张宏顺主任等人先后前往邢台市、保定市进行现场采样,并前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县患者家中进行流调,了解毒物暴露、中毒诊断、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最终确认引起两起事件的主要有毒蘑菇为黄盖鹅膏。同时,建议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对于重症患者严密监测肝脏功能,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离院的轻型患者加强随诊,切不可麻痹大意。(9月13日电话随访,所有中毒患者均已病愈出院) 

   

  黄盖鹅膏,俗称“黄罗伞”,是一种剧毒蘑菇,含有鹅膏肽类毒素,会造成急性肝损伤。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西地区,6-10月份常见于以壳斗科为主的林地上。仅2016-2021年期间,该种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四川和贵州至少引发了10起中毒事件,造成49人中毒,7人死亡。 

   

  我国幅员辽阔,野生蘑菇资源丰富,南北方蘑菇种类存在差异,随着迁徙交通和网络活动,越来越多的北方人群获知食用野生蘑菇的饮食习惯,但对有毒蘑菇的鉴别和毒性并不了解,导致北方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呈上升趋势,这值得引起各地疾控机构和医院重视。当发生蘑菇中毒事件时,及时进行样品采集和鉴定,确定中毒临床类型,对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急诊科医生如果不了解蘑菇分类及毒性,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加强蘑菇中毒监测,掌握本地区蘑菇种类及分布特征,加强跨单位、跨地区间团队的协作机制建设,提高蘑菇中毒临床救治能力,同时在中毒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开展不采不食野生蘑菇的科普宣传,可有效预防、控制蘑菇中毒的发生。 

  职业卫生所 供稿